土地孕育人文生態
坐立於馬頭山下旁的馬雲宮,裡頭供奉的「石頭公」是馬頭山周遭居民世世代代的獨有的信仰習俗。台28線剛動工時,因馬頭山常有大石滾落,導致工程無法如期完成,施工者就向石頭公溝通,神奇的是,祭祀後工程進行的非常順利,時至今日便成了這裡的獨特信仰。
延續在地文化信仰
攝影/劉映均
除了悠久的人文歷史,當地的生態物種也是非常多樣化的喔!
圖片提供/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
綠綠植物們
刺竹
禾本科 (Gramineae)
竹亞科蓬萊竹屬 (Bambusa)
主要生長在西南部丘陵地,因分枝及竹葉缺水發育不良形成尖刺得名。馬卡道族稱刺竹為Takau,是高雄古地名「打狗」的由來。刺竹早期也被作為炭薪、建材及抵禦敵人的外牆材料。馬頭山上的刺竹林也是台灣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林。
(攝影/林芷伃)
大葉捕魚木
田麻科 (Hydroleaceae)
田麻屬 (Corchoropsis)
葉子呈卵形及卵狀長橢圓形,寬達13公分,葉緣呈鋸齒狀,下面有灰白色星狀絨毛。大葉捕魚木為數量稀少的瀕危物種,主因至少有兩個:生育地的消失以及它本身在台灣演化困難不易。
(照片提供/黃惠敏)
澤瀉蕨
鐵線蕨科 (Adiantaceae)
澤瀉蕨屬 (Hemionitis)
葉子呈心型,又稱心葉蕨。高約10-25公分,葉片背面會佈滿成熟的孢子。澤瀉蕨雖然是國外引進的物種,喜歡潮濕也耐光照,但在台灣的數量稀少成為瀕危物種。
(照片提供/黃惠敏)
岩生秋海棠
秋海棠科 (Begoniaceae)
秋海棠屬 (Begonia)
台灣特有種。多生長於中南部低中海拔山區。為多年生草本植物。直立且光滑的走莖,可群集攀附在地面上,葉子呈卵形,且有短小絨毛,花呈淡粉色。
(照片提供/黃惠敏)
可愛動物們
厚圓澤蟹
澤蟹科 (Gecarcinucidae)
澤蟹屬 (Geothelphusa)
台灣特有種蟹類。全身呈乳白色,陸棲型的大型溪蟹,地理分佈不多、族群數量也小。是食蟹獴主要的食物之一,造成牠們戒慎小心的個性,一有風吹草動馬上就會逃之夭夭!
(照片提供/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)
食蟹獴
獴科 (Herpestidae)
獴屬 (Herpestes)
台灣唯一的獴科動物,為日行性動物。食蟹獴有長而蓬鬆的尾巴,兩側臉頰到頸部各長了一撮白毛。以螃蟹為主食,但也會吃蝸牛和蛙類等動物。一般群居在水邊、濕地附近。
(照片提供/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)
穿山甲
穿山甲科 (Manidae)
穿山甲屬 (Manis)
台灣將穿山甲定義為受脅動物。夜行性動物,尾巴甚至可以長得比身體還長,全身都披著鱗甲。遇到危險時會將身體捲成球型,把頭包在中間,保護柔軟的腹部。前爪大而有力方便挖洞,舌頭又長又黏可深入蟻窩覓食。
(照片提供/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)
台灣梅花鹿
鹿科 (Cervidae)
鹿屬 (Cervus)
台灣特有種,為群居動物,野外族群已滅絕,現在為人工復育族群。最明顯的特徵是背部有一條黑色的中線以及散落在背上的白色斑點。當梅花鹿遇到危險時,會豎起尾巴並露出臀部的白毛,快速跳走。
(照片提供/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)
註1:
特有種生物:為地理上的比較。假如此生物所自然繁衍的地區只限於某一地區,在其他地區都沒有自然繁衍,就可以把此物種稱作這個地區的特有種生物。(資料來源: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)
註2:
瀕危物種:當一個族群未達到極危(整個族群即將滅絕)標準,但是其野生群在不久的將來面臨滅絕的機率很高,且滿足任一條件(成熟個體數少於2500、佔有面積少於500平方公里、居留區少於5000平方公里等)便被稱為瀕危物種。(資料來源:台灣物種名錄)